现在国内O2O,只能用“亢奋”来形容。
前有百度宣称追投糯米200亿元,强势拓展O2O板块,后有消息称滴滴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。
一股“极度亢奋”的情绪正在02O行业中蔓延。但是,不容忽视的是,截止目前,垂直领域O2O相对成功的平台或模式,大多集中在具有“标准化”特性的服务领域,比如,外卖、出行、家政、搬家等。
如今,O2O热风也吹进了“教育圈”。O2O教育平台模式与传统模式屡屡“擦枪走火”,尤其在K12(幼儿园至高中阶段)领域中,两股力量PK呈现愈演愈烈之势。
前者初生牛犊不怕虎,高唱必将颠覆传统模式,后者手握用户及成绩两张王牌,仍受众多人拥趸,毫不退让。O2O教育平台一心想用互联网模式撑起整个教育市场,而传统教育品牌则坚守现有教育模式融合互联网。
面对无法提供标准化教学服务的K12领域战场,这场革新之争到底会鹿死谁手?究竟是O2O后来者居上还是传统模式稳固其位?
O2O教育平台或成“空中楼阁“?
高举“互联网+教育”大旗,O2O教育平台来势汹汹欲分羹教育市场。在这些O2O教育平台看来,时下教育培训模式过于繁琐已经过时,新模式必将取代“旧模式”。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,O2O教育平台的短板或弊端也不断显现。
短板1:“圈用户”难如登天。用户量是一种商业模式能否存活的关键,O2O教育平台也不例外。教育O2O平台的用户有老师和学生,"师资"和"生源"连结着供与需,其中任何一个数量有问题,都会导致失衡。
目前,平台对于用户的摄取上基本为先用热钱拉老师,再由老师拉学生,但这种形式,使学生的数量后续不足,学生来源无法稳定,同时由于平台只承担交易撮合的角色,无法保证教学质量,而学生如果不能在初次就找到合适的家教,很快他们也会抛弃此类家教类O2O平台,使得O2O教育平台极易陷入“学生流失-老师流失-学生再流失-老师再流失……”的恶性循环中。
短板2:管理缺失,难成闭环。由于用户获取难,使平台只能够依靠疯狂烧钱来维持发展,但"金钱"从来不是教育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,如果缺乏教学服务、完善的管理,对学生、家长、老师均不可能实现有效保证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O2O教育平台把关不严,会有一批没有责任感的老师带坏企业口碑,甚至会对学生身心产生不利影响。而这就需要平台树立责任意识对授课的教师有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。
而一旦平台管理环节缺失,后续如无改善的话,其结果大多数将是钱烧完了,平台散了,留下无法解决的烂账。前有团购野蛮生长的“千团大战”教训,近有上千家P2P平台跑路潮的参照。
短板3:师资培养成最大短板。进入家教O2O平台的老师相当于个体户,这些老师只能在不断的工作中增长经验,依靠个人悟性和时间去成长。平台只是负责交易,没有师资培养的投入,这使老师不能及时跟上最新教学资讯,再者个体户老师是没有时间和能力去了解大纲、每年的考试动向的,这需要专业的团队去研究。
而老师的成长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体现,这一壁垒不打通,家教O2O必难存活。另一方面,名师是长期系统的教学和培养的结果,如果初期在资本的烘托下,平台“挖”到部分家教名师入驻,却无法对新入驻的老师进行培养提高,那么名师的资源最终将会枯竭。
由此可见,如果O2O教育平台不能尽快破解上述三大“短板”,其勾勒的未来无异于空中楼阁。
事实上,传统模式中的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不能轻易抹灭,尤其在K12的个性化教育领域,目前平台仅仅是搭建了一个交易渠道,“轻服务、重资本”成了很多平台的特点。O2O教育平台现在谈颠覆为时尚早。
O2O平台短板向传统模式要解决之道
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O2O教育平台已然意识到自己的缺点,并开始全力寻求解决之道,但由于新模式本身并不具备完善这些短板的能力,其无奈所采用的解决之道,其实是向传统教育机构靠拢,用传统教育模式进行补漏,大致分三步:
首先,求合作,求温暖。一头是平台等不来用户“上门”,另一头是传统教育机构用户充足,又有老师又有学生。因此,很多O2O教育平台都希望能与传统教育机构合作。
不过,这种“只需要把老师‘挂’在平台上,交易也从平台上走就可以了”的“嫁接或联姻”模式,有涉及虚假交易之嫌,极易遭致线下教育机构的抵制,其结果是,这种求合作、求温暖的方式也不了了之。
其次,挖老师,抢学生。第一步求合作受到阻碍,O2O平台所能想到最好的解决用户之困的方法,就是挖传统机构的用户。
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依靠“高薪、提成”从传统机构挖老师,再通过老师一对一把学生带到平台,形成第一阶段的用户池,但由于模式弊端,对于老师质量及辅导效果的无法把控,使学生用户后续使用动力不足,平台活跃度低下,形成的恶性循环,又导致已有老师流失。因此目前来此种方式只能成为O2O教育平台短期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最后,学经验,仿模式。面对残酷现实,有些O2O教育平台开始冷静思考如何为自己弥补短板的问题,其中借鉴线下经验、模式成为了捷径。
比如,请他教在获得8600万元A+轮融资后,宣称计划建设培训中心,并逐步开展教师培训以及教学研发,大举布局线下,以事实表明将向传统机构靠拢。此外,几乎所有的O2O教育平台也都在线下招生,发传单、见面咨询需求等等,其模式与传统教育机构并无二致。
O2O教育平台用传统模式自救,这种靠拢是否预示着新模式的低头?用于避免短板的解决之道,是否代表着新模式的不战而败?
日前《商道》杂志刊登了一篇血淋淋的O2O生存报告,揭示了众多O2O平台扎堆死亡的真相——死于流量、死于账单、死于传统企业,而O2O教育平台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此种问题。
传统教育模式仍具有再生能力?
相较于O2O教育平台别别扭扭靠近传统教育模式的暧昧态度,包括新东方、学大等在内的传统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大刀阔斧行进转型之路。
对于传统模式来说深度转型也是任重道远,如何寻得教育与互联网的完美契合点,更新现有教育模式,推进教育市场的进展,都是传统教育品牌需要考虑的问题。虽说转型之路漫漫,但他们的转型之路对比O2O平台的生硬前进具有绝对优势。
首先,新东方、学大等传统教育品牌办学经验丰富。在长达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中,这些传统教育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运作体系,培养了可观的师资团队。
其次,长达十几年的口碑已经形成自然的品牌效应。多年成绩的沉淀,也在广大用户心中已经根深蒂固,不容忽视的实力加上互联网的新技术,也许能将教育市场的能力超量激发,实现真正的革新。传统教育模式现下首要思考的是,快速找到自身实力与互联网飞船的完美契合点。
他们比新晋入围者更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特点,所以,手握多年教育资源、方法优势的传统教育机构,其能力或将强于O2O的新生力量,成为未来互联网教育的主力军。
“互联网+”教育,o2o平台遇低谷